为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村级干部选人视野,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晋宁区宝峰街道坚持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关键,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激发源头活水,构筑存量充足的“蓄水池”
一是建立后备干部管理库,多渠道选拔。按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采取毛遂自荐、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工委备案的程序,以每村不低于2人的标准,注重从“一村一名大学生”、村级创业能人、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优秀党员中选拔充实进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截止目前,全街道后备人才库已储备42名村级后备干部。二是以街道青年人才党支部为抓手,大力度培养。将各村35岁以下,有意回村发展的年轻党员吸收到青年人才党支部进行动态追踪管理培养,表现优秀的按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不胜任、不尽责的及时清理退出、调整补充。截至目前,青年人才支部党员到村任职党总支书记2名、党总支副书记3名,进村“两委”班子成员3名,乡村振兴专员1名,大岗位制后备岗4名。三是持续实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全方位提升。自2018年以来,宝峰街道参加学历提升村干部共41人,平均年龄32岁。2022年参加的16人均来自大岗位制人员,正职岗2人、副职岗5人、后备岗2人,委员岗7人,学历年龄“一升一降“,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注重墩苗历练,锤炼全面过硬的“预备队”
一是量身定制“接地气”的培训计划。紧贴农村工作需求,坚持以“理论授课+外出观摩+交流研讨”的方式,依托“学习强国”、“万名党员进党校”、“主题党日”、“三会一课” 等多渠道、多角度强化理论学习,为后备干部“充电赋能”,补足精神之“钙”;针对性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别于4月、6月、7月组织村组干部外出,到安宁雁塔、楚雄大理等地学习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让村后备干部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快速成长,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二是逐村抽调“有朝气”的后备力量。制定村党总支后备力量跟班锻炼工作方案,对后备干部进行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岗位锻炼。从5月份开始,按照“每两月一轮换”方式,抽调各村优秀后备干部到街道进行跟班锻炼,到各村交叉考核,在实战中将基层“小白”淬炼为业务“大拿”,全面提升后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创新开展“冒热气”的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按照“一月一书记一主题”开展“书记轮值带教”活动,开展“党课开讲啦”“观摩交流比拼”“乡村振兴大讨论”等活动,紧扣“四抓四促”定期开展“擂台比武”,激发后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坚持严管厚爱,照亮后备干部的“成长路”
把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贯穿于后备干部培养的全过程。一是以开展调研摸清家底。组成调研组于6月底前全面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工作,充分了解“两委”干部思想动态,多方位全角度掌握后备干部的能力素养、道德品行状况,对发现的不良苗头及倾向,及时提醒,督促改正,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以捆绑考评压力倒逼工作动力。结合“大岗位制”实际,完善考核机制,与时俱进修订关于印发《宝峰街道“大岗位制”人员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关于明确村级“大岗位制”相关人员待遇有关问题》,并依托“三会一课”、党员积分制等日常考核办法,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全链式制度体系,对新发现的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培养,对不具备基本素质的后备干部果断淘汰,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三是以帮带培养提质赋能。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后备干部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成才。村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干部通过“1+1”的方式进行帮带培养,以谈心谈话、实践指导为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根据农村工作实际,突出党建业务、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惠农政策等重点,重点向后备干部传授丰富经验、工作技巧,力求通过思想上面对面传、工作上手把手帮,帮助村级后备干部掌握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不断织密村级后备干部“成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