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呈贡深入实施“科教兴呈、人才强区”战略,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带动、平台吸引、产才融合,积极探索打造“人才+”模式,不断加大专家人才下沉基层的组织力和引导力,带动管理、智力、技术等要素向社区一线流动,逐步走出一条适应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干部+人才”培育乡村振兴“新力量”。深入实施社区干部培养“七个行动”,以“配强队伍、提升能力、优化结构”为目标,优化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体系,建设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择优选派回乡干部人选17人组成业务骨干组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参与干部回乡规划方案编制,择优选派6名驻村第一书记,抽调37名干部参与征地拆迁、“强边固防”,任“第一书记”、“产业副乡镇长”,选派8名驻村干部到禄劝县、寻甸县参与驻村扶贫、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2021年换届“两委”班子平均年龄降低到40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占提高到50%以上,年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采用选聘结合的形式,定期举办社区、村组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村组干部1100余名,初步建成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年龄结构优化、学历层次提升、能力素质过硬的社区青年人才队伍。
“项目载体+人才”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着力打造“项目+”“载体+”柔性引才模式,2021年围绕乡村振兴引进高层次人才22人,扶持人才项目4个,建立专家工作站5个,占全年扶持总量的三成以上。依托花卉合作项目,引进省农科院“国家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专家团队,成立专家工作站,在斗南花卉小镇打造集科研、服务、培训于一体的“国际花卉创新中心”,建成2000平米共享实验室、4000平米众创空间、100亩种植基地,引入新品种400余个。从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引进研究生团队十余人,参与乡村CEO政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在万溪冲社区合作投资近200万元打造呈贡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200余亩,带动社区300人就业增收。与中国农业大学深入合作,先后成立昆明市乡村振兴教授工作站等5个人才工作载体,共同研发万溪冲社区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综合实验示范村建设,因村制宜保护乡土特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美丽经济,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呈贡经验”。
“产业+人才”构建乡村振兴“新生态”。制定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专项实施方案,瞄准社区产业发展,大力推行“一社区一专家”的定向结对帮扶模式,形成聚集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选派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7名专家联系服务7个社区,在乡村旅游、蔬果花卉种植等产业领域引入专家团队,实现“一对一”设计方案、“点对点”直接指导、“面对面”下沉帮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78次,参与21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9次,覆盖385人次,帮助村(社区)引入筹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220余万元,促成、引入项目6个。聘请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和创意公司, 打造 “田园综合体——果逸花谷”,推动形成宝珠梨相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典型。“外引”的同时兼顾“内培”,深入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在刘家营社区对外流转承包的山地进行满天星种植研发,以“师带徒”形式带领农户种植面积70余亩,产量突破1000-1400公斤,毛收入平均提高2万-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