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作出全面部署,为产业工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2020年以来,五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确保人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通过精准服务,紧扣《五华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 把握“五个主题”,多措并举提升五华区新时期产业工人素质能力。

一、把握构建“具有五华特色的产业工人技能体系”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采取“产教融合、企校合作、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深入昆明公交集团、云南省建投、云南铜业等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相关政策宣讲并组织企业积极申报。截止目前,云铜锌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培训人数213人,培训工种涉及有色金属冶炼、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培训等级为高级工,待上级人社部门审批后将预拨补贴资金53.25万元开展新型学徒培养。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按照《关于开展2020年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8个专项及人才培养激励实施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春城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五个文件的通知》,区人社局认真做好2020年度“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春城计划”申报。我局推荐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事业部施玉泽、云南仁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邱光林、云南梅隐堂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晋云等8名高技能人才均被昆明市人社局推荐申报“云南省首席技师”候选人。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普玉春被评为“春城首席技师”专项人选。

(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上半年,区人社局协助辖区内昆明地跌运营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云南九机电子产品有限公司等10家规模以上成立培训中心的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根据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安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申报培训计划,预拨付50%职业技能提升资金376万;根据省级等级认定企业云南能投集团、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云南建投集团、交运集团申报培训计划,预拨付50%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514.62万元;审核拨付2019年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0684人培训补贴1243.09万元。同时,大力发挥职业培训机构职能作用,与中小型企业建立培训合作关系,开展企业在岗技能提升、转岗就业等提升培训。截至目前,已为250家企业开设电工、电商美工、美容师等30个专业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共完成 10000人次的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十类”人员的技能提升培训。

二、把握创新“促进产业工人发展工作机制”

一是为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制定并出台《五华区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实施办法》,在辖区各类企业中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推优”服务。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通过选拔推荐和市级专家评审,五华辖区有35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昆明市优秀技术能手”称号,并给予5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激励。二是大力开展线上招聘求职活动。利用“互联网+就业”渠道,引导辖区用工单位通过“就业彩云南”、“昆明就业网”、“昆明智慧就业平台”、“昆明五华人社”公众号等各级平台发布岗位,推进市区两级就业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对行业用人需求与求职人员个人就业意向进行优化调配,实现就业岗位“双向共享”,求职人员与求职岗位“双线互通”。截至目前,通过各类平台线上发布170余家招聘信息岗位10625个。

三、把握拓展“产业工人队伍建功立业载体”

一是联合区总工会在五华区各行各业中连续开展“七十二大练兵.三百六十行出状元”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获奖选手破格晋升相应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目前,共39名选手破格晋升职业资格等级(其中:高级工13人、中级工26人)。二是按照“全员练兵、分级竞赛、层层选拔、集中展演”的方式,联合工会承办昆明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对获得冠军选手向市总工会申请颁发“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4月,市总工会等十七部门发布《2019—2020年度昆明地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结果》的通报(昆工〔2020〕1号),我区已有5名高技能人才荣获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三是选拔推荐“名匠工作室”。为贯彻落实《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四个文件的通知》(昆政办〔2010〕92号)《昆明市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区人社局选拔推荐的森舍墨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付昆祥、唐银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唐建安两名民族民间工艺人才,被昆明市政府授予“昆明市第四届名匠”及“名匠工作室”。

四、把握完善“产业工人权益维护机制”

(一)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是推进区域性和行业性集体合同签订,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截至目前,辖区内100人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100%,25人以上企业签订率达92%。上半年新签订集体协商合同87份,签订率达95%以上,其中,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3%,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同步签订率达95%,网上劳动合同备案率达100%。二是采取收案先调解、立案再调解、庭审三调解、庭后四调解、调解不成再裁决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模式,将调解贯穿于整个纠纷处理全过程。截至目前,共处理劳动关系争议案件386件,其中,仲裁裁决96件,调解116件。局劳动纠纷调处科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87件,其中,调解成功152件,调解金额204.09万元,调解成功率达81.28%。通过诉前调解成功的劳动纠纷,平均用时不超过10天,且争议双方能快速履行调解协议,真正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

(二)完善劳动经济权益保障机制。一是严格按省市要求开展企业薪酬调查,指导区国投、园投两家国有企业完善分配政策,鼓励企业采取协议薪酬等方式提高技能人才收入。二是对辖区内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覆盖巡查,督促用人单位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即维权双公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设置农民工工资专户并由银行按月代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对未落实到位的用人单位依法下发行政执法文书,责令限期整改。截至目前,五华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02件,结案98件,处理突发事件23起,为440余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克扣工资217万余元。

(三)完善安全健康权益维护机制。2020年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共参与4起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一是将五区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一册一书两账”工作机制的《五华区根治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责任手册》纳入安全生产宣传内容。二是全面巡查辖区内在建工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向各项目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截至目前共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活动7场,参与宣传30余人次,受众310余人次。

五、把握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一是积极配合区总工会贯彻实施职工代表大会相关条例,加强宣传培训,结合日常执法监督,推进辖区规上企业职代会制度贯彻落实。配合区总工会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并通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半年共发放“两书”73份,100%回复落实。二是指导辖区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目前,已在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云南有限公司、昆明云顺和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4家社会组织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五华科技产业园管委会等企业集中的区域成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五华区教育局、五华区餐饮与美食服务行业协会、五华区家具行业等用工密集行业成立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进一步整合调解力量,构建基层调解网络,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重心前移,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尽可能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基层,推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保障产业工人的合法权益。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区服务业企业较为集中,企业面对经营压力较大,部分产业工人掌握的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就业难”的压力持续上升。二是产业工人依法维权意识较低。虽然劳动监察执法实行投诉必查制,面对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产业工人往往采取忍耐态度。对用人单位无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等侵权行为,未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导致诉求无法得到有效支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下一步,区人社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聚焦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技能人才的需要,紧扣人社工作重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加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谱写五华新时代出彩新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