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林县立足乡村振兴的人才发展需求,抓机制创新、抓示范带动、抓平台搭建,着力在乡土人才“聚、育、用”上下功夫、出实招,在“引入端”使劲,在“本土端”发力,建强用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带动发展产业,拓宽致富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挖资源“聚”人才,为乡村振兴“架梯子”。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兴”理念,拓宽引才渠道,对各类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养殖能手、传统工艺大师、民族艺术、非遗传承人等人才状况(动态)定期开展调查摸底,整合人社、农业、水务等部门行业人才优势,在积极开展乡土人才认定、镇村一线推荐发现基础上,分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数据库,优选培育强化管理。同时,大力实施能人返乡创业工程,鼓励和引进外出务工创业能人返乡创业。截止目前,共有63名外出务工能人回乡任职、创业,有15人通过选拔考试任“两委”办主任,19人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

强化培训“育”人才,为乡村振兴“铺路子”。突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导向,将乡土人才培养纳入年度人才培训计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强化精准培训。依托特色产业人才实训基地,采取专家学者与土专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相结合、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四结合”模式,用好用活党校授课、远程教育和“田间课堂”等培训方式,重点以人参果、枇杷、血桃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为培训内容,选派10余名农业、农机、畜牧等方面业务精湛的农技人员,聘请20余名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创业新秀等“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实训讲师,开展各类特色培训班10余班次,培育出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8779人。

搭建平台“用”人才,为乡村振兴“搭台子”。组建“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立茸晟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路丰人参果合作社、叠水雪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可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人才“孵化基地”109个,通过加大信贷支持、奖补产业基地等方式,采取“产业基地+乡土人才+农户”、“乡土人才+合作社+公司+农户”、“乡土人才+贫困户+培训”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乡土人才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激活创业致富“源头活水”。普国亮、白露、王树华、韩伟、李小红等10余位优秀乡土人才,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带头发展乡村旅游、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特色富民产业,带动135户贫困户从事各类农业产业,近万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